瀏覽數
03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以江澤民同誌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加深了對什麽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麽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積累了治黨治國新的寶貴經驗,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國內外形勢十分複雜、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的嚴峻考驗麵前,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製度和分配製度,開創全麵改革開放新局麵,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 世紀。
江澤民在黨的十五大上作報告。
1989 年6 月23 日至24 日,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舉行。全會選舉江澤民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1992 年10 月12 日至18 日,黨的十四大舉行。大會通過的報告《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總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14 年的實踐經驗,決定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確定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提出用鄧小平同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
1997 年9 月12 日至18 日,黨的十五大舉行。大會通過的報告《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麵推向二十一世紀》,著重闡述了鄧小平理論的曆史地位和指導意義;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明確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製度;強調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明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跨世紀發展的宏偉目標。
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道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1993 年1 月,中央軍委製定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把軍事鬥爭準備的基點轉到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上來。1995 年12 月,中央軍委明確提出科技強軍戰略和“兩個根本性轉變”的戰略思想。圖為1992 年12 月2 日,江澤民出席座談會聽取有關軍隊建設和改革意見。
20 世紀90 年代初,中國提出要積極致力於發展以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為主要特征的新型大國關係。圖為1995 年10 月24 日,江澤民與出席聯合國成立50 周年特別紀念會議的各國領導人合影。
1990 年7 月,我國第一枚捆綁式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征二號”在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1990 年4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決定開發開放上海浦東,在浦東實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某些經濟特區的政策。圖為1991 年拍攝的黃浦江對岸建設中的上海浦東新區。
1990 年4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決定開發開放上海浦東,在浦東實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某些經濟特區的政策。圖為1991 年拍攝的黃浦江對岸建設中的上海浦東新區。
1990 年11 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內地開業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1991 年7 月,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圖為1991 年10 月,市民在上
交所門前排隊辦理股票賬號登記手續。
1992 年4 月,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決議》。1997 年11 月,世界上綜合規模最大的水利水電工程——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成功實現大江截流。圖為截流儀式會場。
1992 年3 月,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與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開始進行事務性商談,11 月達成“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共識,後被稱為“九二共識”。圖為1991 年12 月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成立大會。
1997 年6 月30 日午夜至7 月1 日淩晨,中英兩國政府舉行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宣告中國政府對香港恢複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一國兩製”構想在香港率先實現。
1999 年12 月19 日午夜至20 日淩晨,中葡兩國政府舉行澳門政權交接儀式,宣告中國政府對澳門恢複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這是中國人民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樹立的又一座豐碑。
1998 年6 月中旬至9 月上旬,我國南方特別是長江流域及北方的嫩江、鬆花江流域出現曆史上罕見的特大洪災。全黨全軍全國人民團結奮戰,取得了抗洪搶險鬥爭的全麵勝利。圖為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在江西九江大堤封堵決口。
1999 年9 月,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正式提出“國家要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2000 年初,西部大開發戰略正式啟動。2001 年6 月,西部大開發標誌性工程——青藏鐵路全線開工。圖為青藏鐵路鋪軌施工。
2001 年2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自2000 年起設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圖為榮獲2000 年度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吳文俊(左圖)和袁隆平(右圖)。
2001 年11 月10 日,世界貿易組織第四屆部長級會議舉行,通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決定。12 月11 日,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圖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簽字儀式新聞發布會會場。
04
黨的十六大以後,以胡錦濤同誌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根據新的發展要求,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麽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科學發展觀,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製度創新,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成功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上作報告。
2002 年11 月8 日至14 日,黨的十六大舉行。大會通過的報告《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總結過去5 年的工作和13 年的基本經驗,提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闡述全麵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11 月15 日,黨的十六屆一中全會選舉胡錦濤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2007 年10 月15 日至21 日,黨的十七大舉行。大會通過的報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全麵闡述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明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麵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2012 年11 月,黨的十八大把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2003 年4 月,胡錦濤在廣東省考察時提出要堅持全麵的發展觀。8 月底9 月初,在江西省考察時提出要牢固樹立協調發展、全麵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圖為2007 年11 月19 日,胡錦濤在內蒙古自治區考察時,看望呼和浩特市新城區低保戶。
2012 年6 月6 日,胡錦濤在人民大會堂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二次會議小範圍會談並作為主席國元首主持會議。
2005 年3 月14 日,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反分裂國家法》。
2003 年春,我國遭遇一場過去從未出現過的非典型肺炎重大疫情。全黨全國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經濟建設,奪取了防治非典工作的重大勝利。圖為2003 年7 月1 日,北京佑安醫院的100 多名曾戰鬥在抗擊非典前線的新老黨員在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前重溫入黨誓詞。
航天裝備製造水平大幅提升,為航天多個領域實現重大突破打下堅實基礎。圖為2003 年10 月15 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並在飛行21 小時23 分後安全返回。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截至2019 年9 月,共開展七屆全國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評選全國道德模範391 人。圖為2007 年9 月,第一屆全國道德模範頒獎晚會《道德的力量》在北京舉行。
人民軍隊積極支援國家經濟社會建設,為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改善民生作出重要貢獻。2008 年5 月12 日,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14.6 萬名官兵參加抗震救災。
2008 年8 月,我國正式開通的第一條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正式投入運營。圖為動車組列車飛馳在京津城際高速鐵路天津楊村特大橋上。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2008 年8 月8 日,第29 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國家體育場隆重舉行。中國人的百年奧運夢在這一刻成真。
2008 年9 月中旬,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11 月5 日,國務院確定了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10 項措施,製定了兩年投資4 萬億元人民幣的計劃,保持了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圖為天津濱海新區螺灣商務區和於家堡金融區建設施工現場。
社會保障製度不斷改革完善,逐步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係。圖為2010 年1 月,內蒙古自治區武川縣可可以力更鎮巨字號村為年滿60歲的老人發放首批新農保養老金。
2010 年5 月1 日至10 月31 日,中國2010 年上海世界博覽會舉行,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圖為2010 年4 月30 日開幕式大型燈光噴泉焰火表演。
2010 年12 月,胡錦濤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提出,以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為主線,不斷增強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軍隊曆史使命能力。圖為遼寧號航空母艦。
南水北調工程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調水工程,通過東、中、西三條調水線路,與長江、黃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連通,構成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水網格局,是實現中國水資源優化配置、促進可持續發展、保障改善民生、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圖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北段。